2011/01/24

Polytechnique(課程篇)

  這篇文章要來介紹巴黎高等綜合理工學院(Polytechnique,簡稱X)中「工程師學程(cycle d’ingénieur)」的課程。綜合理工另外還有碩士班和博士班,但由於我不甚了解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介紹課程之前先來複習一下,綜合理工的學制4年,可視為與大三至碩二等價。第一年由於宿舍不足的關係,直到4月底前學生會被發配到不同的軍事或民間單位實習。在該年5月正式開始上課後,課程會持續到三年級的4月初,這其中二升三的暑假則夾了一個為期4到6週的企業實習。另一方面,三年級課程結束後也有個3個月的研究實習。最後第四年每個人則在四種不同的管道中選擇,繼續各自的學業。

  以下要來介紹一年級5月到三年級4月之間將近兩年所做的事情。

  首先,預備班加高等學院是一個很標準將專業選擇向後推延的系統,把所有理工科學生集中起來集訓兩年的基礎科學後,再藉由高等學院入學考試分流選擇各自專業。然而,眾學校中不乏綜合型高等學院,意即該校並不侷限於某領域而提供各種面向的課程(其相反為專業型高等學院,只著墨於單一領域:通訊、電力、航太等等)。因此綜合型學校的初期課程往往又會有所謂「共同」或是「理論」的部分,然後等到基礎課程結束,學生才會面臨選系或是專業選擇的問題。綜合理工也不例外。

  只是綜合理工的非專業課程多得有些不像話,選系是到二年級讀完才做決定,換言之專業課程事實上只有三年級的7個月。當然,四年級所學也隸屬於專業課程的範疇,但那已經不是綜合理工所教授,因此學校真正能提供給學生的進階知識,似乎就只有那短短的7個月。

  不過這樣的安排則有讓學生接觸各面向學識的優點。儘管綜合理工努力想轉型為學術研究重鎮,朝MIT看齊,但卻無法抹殺數十年來工程師學校以培養企業領導人才為導向的事實。以此為基準點,在培訓過程中強迫學生涉略不同方面的課程,似乎有增加科學文化背景的效用在。我們甚至可以將大小實習解釋為增加個人經歷的鍛練,某種程度上視為為進入職場做準備,不過其必要性以及成效當然是見仁見智。

  綜合理工的課程分成8大學群:純數、應數、物理、力學、化學、生物、經濟、資訊。這裡的8大學群指的當然是自然科學的部分,通識課程以及語言另外討論。有些光看名字可能看不出個所以然,比方說應用數學事實上非常理論,而且還跟純數差了十萬八千里,大抵在談統計以及數值分析上的概念;另外力學跟物理也是完全兩回事,物理是純物理,力學則比較像機械、材料、土木、化工的合體。

  一年級的兩個多月有5門課。所謂一門課──一直到三年級皆是如此──指的是1.5小時的「大班」加上2小時的「小班」。大班的上課地點往往在很大的階梯教室,教授在台上講,底下的學生可能從50到500人不等;小班則是將學生分組,每個組約25人、1個老師,課堂上以講解習題同時釐清大班所提到的觀念為主。因此,大班上課的學習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尤其是當台下學生眾多的時候,但小班卻相當精實有效率,只不過要是稍微思考小班制所需的師資成本(一屆學生500人,小班一班25人相當於20個小班老師),就不難想像X在這方面所砸下的資源了。

  換言之,一門課一週的上課時數就是3.5小時。

  非自然學科的部分,分成通識、語言以及體育。通識每週2門各2小時,大致上有政經類、文史類、藝術類可選,由於這不算核心課程我就不細談了。語言方面每名學生強制選擇英文加上另一個外語,若學生有意願且第一二外語程度不錯可加選第三外語,一門外語課每週也是兩小時,選擇則有英德西阿義俄中日,部分外國學生則有法語課可修。體育則是〈Polytechnique(學制篇)〉提到過的要在入學時選組(註一),之後的課每個禮拜號稱6小時但實際大約5小時左右。

  這麼一來我們就可以算一下每週上課時數了。一年級5門課加體育但沒通識沒外語:每週22.5小時;二三年級3門課加通識、外語、體育,23.5小時。這是表定的理論值,實際值可能還得加個2到3,因為二年級的每個星期一下午是團隊專題研究,期末必須要生出一個報告出來(有點像科展或是寫論文),三年級也有個類似的專題。故每週課程約26小時左右。

  緊接著我們來分析一下自然學科都在讀些什麼東西。一年級每門課都只上7至10週左右,5門課分別隸屬於純數、應數、物理、經濟以及資訊等領域,這5門課屬必修沒得換。二年級開始終於有選課的自由了,但限制還是很多:上下兩學期每學期必須選兩長課兩短課(當然想加修沒有問題),長課上一整個學期(18週,有期中期末),短課則是一半(9週,只考一次),故言一週只有3門課。長課每個學群各開一門,每學期都是4選2,加起來剛好8選4,此課重要性頗高,往往關係到之後三年級的選系限制,故在此列出如下:

第一學期
生物:分子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Biologie moléculaire et cellulaire)
經濟: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Microéconomie et macroéconomie)
純數:微分方程、動態系統、分佈理論以及傅立葉分析(Distributions, analyse de Fourier et systèmes dynamiques)
力學:連續介質力學(Mécanique des milieux continus)

第二學期
化學:分子化學(Les fondations de la chimie moléculaire)
資訊:演算法:序列與分散運算(Algorithmes et Programmation : du séquentiel au distribué)
應數:數值分析與最佳化(Analyse numérique et optimisation)(本課其中一名教授為費爾茲獎得主)
物理:量子與統計物理(Physique quantique et statistique)

  基本上長課不是不專業,它們剛好都是各領域入門的第一塊石頭,核心中的核心,就好像每個科系大二上學期修的第一門主科那樣。然後,我們就得在這所謂的8門主科中挑4個來讀。

  短課大部分都比較次要而且選擇很多,故不列出。不過呢,4門短課中必須要選一項專題實驗(此專題跟剛剛的團隊研究是兩回事),此課程也是專題研究性質,期末不考試交報告。除此之外,學校規定整個二年級的選課模式必須要至少選到6個學群,其中實驗課獨立計算,換言之就是8學群加實驗一共9選6,就是這項規定讓人有迫使學生認識其他學科背景知識的感覺。

  二年級讀完後是選系,由於有些名字很奇怪我不知道該怎麼翻,就不一個一個列了。大致上來說除了8大學群之外,還有生物資訊、生態學、科技創新、能源、環境工程、電機工程等等。但部分系下面如物理、應數、資訊等又有分組,而學生活動的安排依然是以體育組別為單位而非台灣以系為單位,因此與其說選系,不如只說選主修課程。

  三年級的課程也是分兩個學期,不過這兩個學期比較短,因為4月初就要離開去實習了。每個學期選三門課加一個專題,詳細課單當然是依學群而定。
客觀來說,一年級7個月的長實習真的占掉了太多時間,從人生經驗的角度來看是相當值得,但在職場規劃或是學習進程的量尺上相比則是沉重一擊。實習所造成進度上的落後致使整個二年級的課程都以超快的速度進行,進而在學習品質上加諸一定的瑕疵。另一方面,不斷地將生涯選擇往後推延的結果導致專業上的落差。相較其他專業型的高等學院,甚至是普通的大學,同樣年紀的綜合理工生學業尚未結束,什麼領域都有些認識,但卻都不夠深入,無疑是萬事通萬事不通。

  於是就有些人說:「一年級什麼都沒做;二年級什麼都讀但亂讀一通;三年級終於有有深度的東西,但一眨眼就結束了;然後四年級根本就不在學校。」

  對於人生志向早就確定的人來說,綜合理工的學制可以說是一種折磨,甚至不只是X,光是預備班的純數課程可能就會讓人吃不消;但對未來尚無結論,模稜兩可下不了定見了學生來說,這無疑是個繼續尋找答案的權宜之計。而偏偏,在綜合理工的人以後者居多。

  在法國政府與綜合理工想聯手組織起巴黎理工學院(ParisTech),提高研究實力與國際能見度的同時,如何針對這套對於不太適合培育學者的教學系統改革,或許會在未來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註一:體育組別列表:划船、羽球、籃球、馬術、攀岩、擊劍、足球、高爾夫、手球、柔道、游泳、越野、橄欖球、網球、排球。

附記:以下附上課程與學制圖片版,摘錄自2010-2011學年度之教學指南(英文)。法文版請自行至官方網站下載。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延伸閱讀:
Polytechnique(學制篇)
Polytechnique(生活篇)
Polytechnique(快門篇)


2011.01.23 Polytechnique


沒有留言: